“学这玩意儿,能干啥?”
——冷门专业之所以受到歧视,通常是因为其狭窄的就业面,往往都是领域内点对点的输送,相对固定。
但也正因如此,真正对这个领域感兴趣,勇于踽踽独行、深耕探究的人,能够专精这一方向,成为小圈子中不可替代的人才。
不是鼓励大家都剑走偏锋、尝试在冷门/小众专业“捡漏”,只是希望你选专业时不要被起薪所限,兴趣和专长才是决定你能走多远的关键。
而且,冷门专业的“冷”不是永久性的——处于起步阶段的一些新兴领域,在大家依然观望试水的时候还算是小众,但随着越来越多人入局也会变热;以往被众人视为“天坑”的生物方向,也因为疫情期间医药行业的资本汇集而逐渐变得热门起来,有机会成为下一个市场风口。
- 经验分享
曾在 LSE 攻读金融项目的朋友H:
去年新出了一门选修课,叫 Sustainable Finance and Impact Investing,这是一门非典型课程,老师是 MIT 的博士,每节课都是海量输出,而且全部是以 seminar 形式去对一个话题进行深度探讨。
我强烈推荐这门课,因为它的讨论核心是 ESG,也就是 Environmental, Social, and Governance,是当今很火的一个议题,国内国外都很关注,比如一些金融公司或者公募会专门开放 ESG 研究员相关的岗位。
感觉这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和大方向,所以提前学习一些内容会对之后求职就业比较有帮助。